时间: 2025-05-02 02:4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4:59
嫉心:指对他人在某些方面(如才能、地位、财富等)超过自己而产生的嫉妒心理。这种心理常常伴随着不满、怨恨或想要超越对方的愿望。
嫉心一词源自汉语,由“嫉”和“心”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嫉”已有嫉妒的含义,而“心”指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嫉心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与儒家倡导的“仁爱”和“和谐”相悖。在现代社会,嫉心可能导致职场竞争中的不公平行为。
嫉心常常让人联想到负面情绪和人际冲突。它可能引发对不公平感的反思,以及对如何处理这种情绪的思考。
在职场中,我曾目睹同事因为嫉心而采取不正当手段,这让我意识到处理这种情绪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嫉心融入描述复杂人际关系的诗句:
“月下花前,心事重重,嫉心如影随形。”
嫉心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乌云密布的天空或阴森的森林。在音乐中,可能对应低沉、紧张的旋律。
在英语中,嫉心可以对应“envy”或“jealousy”。虽然这些词在细微含义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他人的不满和渴望超越的情感。
嫉心是一个描述负面情绪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识别嫉心对于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1.
【嫉】
(形声。从女,疾声。本义:忌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
同本义。泛指忌妒。
【引证】
《广雅》-嫉,妒也。 、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 、 、
【组词】
嫉诬、 嫉病、 嫉心、 嫉毁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