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25:59
“不解之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无法化解的深仇大恨。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存在着极其深刻的敌意和仇恨,这种仇恨难以通过一般的手段或时间来消除。
在文学作品中,“不解之仇”常被用来描绘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紧张的情节发展,如家族间的世仇、恋人间的误会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或不可调和的冲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冲突的持久性。
同义词:深仇大恨、血海深仇、世仇
反义词:和解、友好、亲善
“不解之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深层次仇恨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不解之仇”常常与家族、荣誉和忠诚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社会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冲突的持久性,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仇恨和和解的不同态度。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无法解脱的困境。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家族仇杀和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我在描述复杂人际关系时的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两个朋友因为一次误会而结下不解之仇,尽管他们后来试图和解,但那种深层次的隔阂始终存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解之仇”:
在时间的河流中,不解之仇如影随形,
世代的恩怨,编织成无法解开的结。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两个对立的家族在古老的城堡前对峙,气氛紧张而沉重。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低沉而悲伤的乐曲,反映出这种无法化解的仇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n unforgivable grudge”或“an eternal feud”,它们都强调了仇恨的持久性和无法化解的特性。
“不解之仇”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理解和描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深层次的冲突。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表达情感和描绘社会关系中的力量。
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霍赵两家本无~,只因彼此不服输的心理,而一定要争个高低,互不相让。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解】
兽名。
【引证】
《太玄·难》。注:“獬豸者,直兽也。”-角解豸终。
【组词】
解豸
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引证】
《韩非子》-事私门而完解舍。
【组词】
解舍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仇】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仇,雠也。 、 《尔雅·释诂》-仇,匹也,合也。 、 《诗·周南·无衣》-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 《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公侯好仇。 、 《礼记·缁衣》-君子好仇。
1. 【不解之仇的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