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4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46:07
“太初”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宇宙或世界的最初、最原始的状态。在哲学和**语境中,它常常指代万物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或者是宇宙创生的起点。
“太初”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易经》和《道德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哲学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太初”与宇宙的起源和万物的本原紧密相关,是道家和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探索和思考。
“太初”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神秘和宏大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奥秘。它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道德经》时遇到“太初”这个词汇,它让我对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本质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太初”:
在太初的混沌中,
星辰悄然诞生,
光与暗交织,
编织出宇宙的篇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宇宙起源的画面,星云、星系和恒星在太初的混沌中逐渐形成。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宏大的交响乐,如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来表达太初的宏伟和神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rimordial”或“Cosmic Beginning”,它们也用来描述宇宙的起源和最初的状态。
“太初”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宇宙起源的词汇,也是人们对生命和宇宙本质探索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太初”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的思想和表达的深度。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初】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 、 《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初,舒也。 、 《易·既济》-初吉终乱。 、 《易·书大传》-名曰初虑。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 、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 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组词】
初岁、 初枯、 初头、 初化、 初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