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5:12
“巴不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迫切希望或渴望某事发生,通常表达一种强烈的愿望或期待。
在不同的语境中,“巴不得”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图:
“巴不得”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演变过程显示了汉语中表达强烈愿望的词汇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巴不得”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巴不得”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巴不得”来表达对某事的强烈愿望,例如在等待考试结果时,我会说“我巴不得现在就知道结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巴不得”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春风拂面,我巴不得
与你共赏这花开满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眼中充满期待,口中喃喃自语“巴不得”。
在英语中,“巴不得”可以对应“can't wait”或“eagerly anticipate”,但“巴不得”更强调内心的迫切和渴望。
“巴不得”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强烈的愿望,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情感深度。
1.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