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9:01
山峙渊渟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山、峙、渊、渟。字面意思分别是:山(山峰)、峙(耸立)、渊(深水)、渟(水静止不动)。基本含义是指山峰高耸,深水静止,形容景色壮丽,也比喻事物稳固不动。
在文学作品中,山峙渊渟 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美,如山水画中的山峰和水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演讲中。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环境科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特定的地形或水文特征。
山峙渊渟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稳固不动的事物或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山和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山象征着稳固和长寿,水则象征着智慧和流动。山峙渊渟** 因此也承载了这些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庄严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观,或是历史悠久的建筑。
在描述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时,我可能会使用山峙渊渟 来形容其建筑风格的沉稳和庄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峙渊渟,岁月静好,古塔映日,时光不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山峰高耸,水流静止,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筝或钢琴曲,来增强这种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majestic and serene",用来描述同样的感觉。
山峙渊渟 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许劭]山峙渊渟,行应规表。
逸伦之士,非礼不动,~,知之者希,弛逐之徒,蔽而毁之。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峙】
(形声。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五山始峙而不动。 、 曹操《步出夏门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组词】
峙立
3.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渊,回水也。 、 《管子·度地》-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 、 《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 《易·乾》-或跃在渊。
【组词】
渊环、 渊洑
4.
【渟】
水积聚不流。
【引证】
《广雅·释诂三》-渟,止也。 、 《文选·马融·长笛赋》-渟涔障溃。
【组词】
渟洄、 渟洿、 渟涵
深 。
【组词】
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