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0:54
山岙(shān à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山间的凹地或山谷。它通常指的是两山之间的低洼地带,有时也用来形容山脉中的隐蔽或幽静之处。
在文学作品中,“山岙”常用来营造一种幽静、神秘或避世的氛围。在口语中,它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具体的地点或地形特征。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地质学中,它可能被用来精确描述地形。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山岙”更强调的是山间的凹地,而“山谷”可能更广义地指山间的低地。
“山岙”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山地地形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山岙常被赋予一种隐逸、避世的象征意义。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喜欢隐居山岙,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创作的灵感。
“山岙”一词给人以宁静、深邃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然的美、隐逸的生活和内心的平和。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山岙可能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避风港,一个可以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地方。
在诗歌中,可以将“山岙”融入描绘自然美景的诗句中,如:“山岙深处,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
结合图片,山岙可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山谷,溪流从中穿过;结合音乐,可能是轻柔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溪流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mountain hollow”或“mountain valley”来对应“山岙”,但其文化内涵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山岙”一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特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自然的能力。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岙】
山中深奥处 。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为“岙”。
【引证】
《梦溪笔谈·雁荡山》-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组词】
山岙(山间平地)——多作地名:松岙(今在浙江)
河湾可泊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