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0:11
词汇“作倡”在中文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它主要出现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作倡”字面意思是指发起、倡导或提倡某事。它通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团体开始推动一个想法、**或活动。
“作倡”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中的“作”(做)和“倡”(倡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被更为现代和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作倡”可能与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相关联,强调领导者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作倡”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领导力和创新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作倡”,但可能会在讨论历史人物或社会**时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作倡”来表达一种推动变革的决心和勇气,如:“他作倡新风,破旧立新,引领时代潮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领袖在群众面前发表演讲,倡导新的理念或政策。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激昂的演讲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itiate”或“promote”,但这些词汇更为常用和普遍。
“作倡”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倡】
(形声。从人,昌声。(chāng)本义:表演歌舞的人)。
领唱,发声先唱。
【引证】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礼记·乐记》-一倡而三叹。
【组词】
倡作、 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