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5:07
切齿痛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咬牙切齿地痛恨”,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度憎恨和愤怒。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情感状态,表达出强烈的厌恶和不满。
在文学作品中,切齿痛恨 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特别是在描述复仇、背叛或重大冲突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表达对不公正或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感。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讨论中,它可能用来形容对违法行为或政策的不满。
同义词:深恶痛绝、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反义词:爱不释手、心悦诚服、情有独钟
这些同义词在表达强烈情感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极端的情感反应。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情感状态。
切齿痛恨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文化中,切齿痛恨** 常常与正义感和道德判断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普遍反感,以及对正义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愤怒和厌恶。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面对不公正时勇敢站出来的人,以及他们对邪恶势力的坚决抵抗。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朋友因为被背叛而切齿痛恨的情景。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我深刻理解了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切齿痛恨,心如刀绞,
背叛的阴影,挥之不去。
正义的火焰,燃烧不息,
誓要将黑暗,彻底驱逐。
切齿痛恨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紧张的电影场景,如法庭上的激烈辩论,或是复仇者在暗夜中策划复仇的画面。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激烈的交响乐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gnash one's teeth in hatred" 或 "seethe with ang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强烈情感。
切齿痛恨 这个成语在表达极端情感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愤怒和厌恶,还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的表达力和语言的丰富性。
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饱经战争创作的人,对侵略者是~的。
1.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
4.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