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6:37
切齿愤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咬牙切齿,充满愤怒”。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愤怒和憎恨,通常用来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极端不满和仇恨。
在文学作品中,切齿愤盈 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内心情感,特别是在面对背叛、不公或重大挫折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评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不公正行为的强烈反感。
同义词:
反义词:
切齿愤盈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切齿愤盈** 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对不公和背叛的强烈反感。这个成语在社会正义和道德讨论中经常被引用,强调了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集体愤怒。
切齿愤盈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联想到愤怒、憎恨和决心。它激发了人们对不公和背叛的强烈反应,促使人们采取行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因为不公正的待遇而切齿愤盈,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我深刻理解了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切齿愤盈,怒火中烧,
不公之举,岂能逍遥。
正义之剑,必将高举,
黑暗之中,光明终至。
切齿愤盈 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愤怒的面孔、紧握的拳头和燃烧的火焰。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愤怒人物的画作;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或愤怒的呐喊。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gnash one's teeth in rage" 或 "seethe with anger",这些表达也传达了极度的愤怒和憎恨。
切齿愤盈 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不公和背叛的强烈愤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中官世盛,暴恣数十年,四海之内,莫不切齿愤盈。
1.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
4.
【盈】
(会意。从皿。《说文》:“满器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盈,满器也。 、 《墨子经》-盈莫不有也。 、 《广雅》-盈,满也。 、 《易·坎》。虞注:“溢也。”-不盈。 、 《礼记·祭义》。注:“盈,犹满也。”-乐主其盈。 、 《诗·小雅·车攻》-大庖不盈。 、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滦水阔不盈丈,而中甚深。
【组词】
盈盈、 车马盈门;充盈、 盈抱、 盈科、 盈衍、 盈庭、 盈衿、 盈塞、 盈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