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8:31
词汇“散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文化或建筑的语境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散馆”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分散的馆舍或场所。在古代,可能指的是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学馆、书馆或其他文化机构。
“散馆”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散馆可能指的是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学馆、书馆等文化机构,反映了当时文化教育的分散性和多样性。
该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怀旧和文化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雅集和学问交流。
由于该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历史文化研究或写作中,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古风散馆,书香四溢,
文人雅士,聚此论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散馆的布局和建筑风格;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文化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类似概念,如西方古代的学院和图书馆。
“散馆”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馆】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馆,客舍也。 、 《周礼·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 《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 、 《诗·大雅·公刘》-于豳斯馆。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三日馆谷。 、 《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将入馆。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馆人、 馆客、 馆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