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7:43
“三馆”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三个特定的文化或教育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三馆”的具体所指可能有所不同。在古代**,“三馆”通常指的是国子监、太学和翰林院,这些都是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负责培养官员和学者。在现代,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其他类型的文化或教育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
“三馆”一词源于**古代的教育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其他类型的文化机构。在现代,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增加,“三馆”的定义也变得更加灵活和广泛。
在**文化中,“三馆”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它们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三馆”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庄重和学术的氛围,让人联想到知识的殿堂和历史的厚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观过几个城市的“三馆”,每一次的经历都让我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馆”:
在三馆的静谧中, 书页翻动着岁月的篇章, 历史的 whispers 在展厅回响, 艺术的灵魂在画布上跳跃。
想象一下,走进一个充满古籍和艺术品的“三馆”,耳边是轻轻的翻书声和远处讲解员的低语,眼前是历史的画卷和艺术的杰作。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组织形式,但它们都承载着类似的功能,即保存和传承文化与知识。
“三馆”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机构,更是一种文化和知识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馆】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馆,客舍也。 、 《周礼·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 《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 、 《诗·大雅·公刘》-于豳斯馆。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三日馆谷。 、 《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将入馆。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馆人、 馆客、 馆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