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49:36
敦世厉俗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敦、世、厉、俗。字面意思分别是:敦(敦厚)、世(世界、社会)、厉(严格、激励)、俗(*俗、风俗)。基本含义是指以敦厚的态度来严格要求和激励社会风俗,使之更加纯正和高尚。
在文学作品中,敦世厉俗 常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其中人们的行为和风俗都受到高尚道德的引导。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道德和风俗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和规范来提升社会风俗。
敦世厉俗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通过教育和规范来提升社会道德和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强调的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敦世厉俗**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讨论如何通过教育和法律手段来提升社会风俗和道德水平。
敦世厉俗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高尚的道德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它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改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敦世厉俗的情况,比如在社区中倡导环保行为,或在家庭中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范。这些经历都让我们更加理解这个词汇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 敦世厉俗 融入到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中:
在梦中的国度,
敦世厉俗是我们的信条,
每一步都踏在道德的高地上,
风俗纯正,人心向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和谐的社区,人们相互尊重,遵守社会规范。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庄重而优雅的旋律,来表达 敦世厉俗 所蕴含的高尚道德和理想社会状态。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提升社会道德”、“改善社会风气”等概念,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通过教育和规范来提升社会风俗和道德水平。
敦世厉俗 这个词汇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道德和风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和推广这种高尚的道德观念。
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
欲轻赋税,则财不足;欲威四海,则兵不强;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则无其具。
1.
【敦】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引证】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4.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