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3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30:07
词汇“[取]”和“[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由于输入错误或者是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假设“取”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而“[取]”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行为或过程。以下是对“取”这个词汇的分析:
“取”字面意思是指拿、获取或选择。它是一个动词,表示从某个地方或通过某种方式获得某物。
“取”字的甲骨文形似手抓耳朵,本义是捕获。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意义扩展到一般的获取行为。
在**文化中,“取”字常与“得”字连用,形成“取得”,强调通过努力获得成果。
“取”字给人以积极、主动的情感联想,因为它涉及主动获取和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取”东西,无论是取食物、取衣物还是取信息。
在诗歌中,“取”可以用来创造意境,如“取一缕清风,抚慰心灵的创伤”。
“取”字可能让人联想到伸手去拿东西的动作,或者是打开抽屉取物的声音。
在英语中,“取”可以对应为“take”或“get”,但具体用法和语境会有所不同。
“取”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有重要意义。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燧】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燧,塞上亭守烽火者。 、 《玉篇》-燧,以取火于日。 、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论语·阳货》-钻燧取火。 、 《左传·文公十年》-命夙驾载燧。 、 《人类的出现》-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幽王为熢燧。
【组词】
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