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4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45:22
“取精用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选取精华,广泛应用。这个成语强调在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最优秀、最有价值的部分,并将其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或场合中。
在文学作品中,“取精用弘”常用来形容作者在创作时精心挑选素材,将最精彩的部分融入作品,使之更加丰富和深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在学*和工作中善于发现和利用优秀资源。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管理等,这个成语可以指导人们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同义词:
反义词:
“取精用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具体出处不详,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取精用弘”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众多选择中寻求平衡和最优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强调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教育和商业领域。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精心挑选和广泛应用的过程,激发人们对卓越和效率的追求。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人们传达对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期望。
在个人学中,我经常使用“取精用弘”的原则来选择学材料和方法,确保我能够从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取精用弘,智慧之光,
照亮前行的道路,
精选每一页,
书写人生的辉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书堆中挑选书籍,每一本书都代表着不同的知识和智慧,而他正在挑选最精华的部分。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象征着精选和应用的过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erry-pick the best”或“select the cream of the crop”,都强调了挑选最优秀部分的概念。
“取精用弘”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还启发我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卓越和效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尤必印证于良师益友,庶收~之益。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精】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精,择也。 、 《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 、 《论语》-食不厌精。
【组词】
精凿、 精粲
3.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4.
【弘】
(形声。从弓。厶(gōng)声。本义:弓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弘,弓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