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7:34
“取灯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尤其是北京话中较为常见。字面意思是指“点灯”或“开灯”的动作,即用手或工具打开或点亮灯具。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已经不太常用,更多地出现在老北京话或一些地方戏曲中。
在文学作品中,“取灯儿”可能出现在描写老北京生活场景的文本中,用以营造特定的时代氛围。在口语中,尤其是在老一辈北京人的对话中,可能会听到这个词汇。在专业领域,如电力或照明行业,这个词汇可能不太适用,因为现代术语更为精确和标准化。
同义词:点灯、开灯、亮灯 反义词:熄灯、关灯、灭灯
“取灯儿”的词源较为朴素,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描述。随着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被更为现代和标准化的词汇所替代。
在老北京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取灯儿”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词汇,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它也是老北京话的一个特色词汇,体现了方言的独特魅力。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带有一定的怀旧和温馨的情感色彩。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简单生活的回忆和感慨。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社交场合或与老北京人的交流中,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加交流的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
在创作中,可以将“取灯儿”融入到描述老北京风情的诗歌或故事中,用以增强文本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结合老北京的照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取灯儿”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听觉上,可以想象老北京话的语调,增加对这个词汇的感性认识。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取灯儿”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如“turn on the light”或“allumer la lumière”,在功能上是相似的。
“取灯儿”作为一个方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但它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和历史信息,是了解和体验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增加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灯】
(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 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镫”在古代还作“盛熟食的器具”解。隶变以后,作照明器具用的写作“燈”,而“镫”多作马鞍两旁的铁脚踏讲)。
同本义。亦指通电发光的照明器具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
【引证】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月夜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组词】
油灯;电灯;日光灯;信号灯;探照灯;灯法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