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2:15
词汇“削”和“燧”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是分开使用的,且“燧”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语境中。下面我将分别对这两个词汇进行分析:
削:
燧:
削:
燧:
这两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同,但都在特定的语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1.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2.
【燧】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燧,塞上亭守烽火者。 、 《玉篇》-燧,以取火于日。 、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论语·阳货》-钻燧取火。 、 《左传·文公十年》-命夙驾载燧。 、 《人类的出现》-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幽王为熢燧。
【组词】
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