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3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39:02
各不相让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各方都不愿意退让或妥协。基本含义是指在争论、竞争或冲突中,各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或利益,不愿意做出让步。
各不相让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坚持和妥协的普遍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军事和政治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在文化中,各不相让 反映了人对于坚持原则和立场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提醒人们在冲突中保持理性和克制。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对抗。它让我联想到激烈的争论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有时也让人感到无奈和疲惫。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和朋友在旅行计划上各不相让,最终我们决定各自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虽然有些遗憾,但也避免了更大的冲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争论的海洋中,各不相让的浪花, 激起了无尽的波涛,却也映照出彼此的坚持。”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两队人马在战场上对峙的画面,每个人都紧握武器,表情坚定。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激烈的辩论声和争吵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 "Neither side is willing to back down" 或 "Both parties are holding firm". 这些表达都传达了各方坚持立场的意思。
各不相让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冲突和对抗的情景。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传达情感和态度中的力量。
~对大家都没好处。
1.
【各】
每个,各自。
【引证】
《书·汤浩》-各守尔典。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
【组词】
各有所长;各个;各自;各众、 各行其志
皆。
【引证】
《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 《春秋繁露》-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各为其上阴。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让】
(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让,相责让也。 、 《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 、 《广雅》-让,责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且让之。 、 《国语·周语》-让不贡。 、 《史记·齐世家》-鲁人以为让。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众知有为,因让之曰:…
【组词】
让书、 让勖、 让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