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0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03:13
“死求百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顾一切地纠缠不休,形容人非常固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描述某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死求百赖”常用来描绘那些为了爱情、权力或其他目的而不顾一切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过分纠缠或不讲理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坚持己见、不肯妥协的对手。
“死求百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坚持和固执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描述个人行为扩展到形容各种场合中的固执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和“和为贵”,因此“死求百赖”这种极端的固执行为往往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坚持原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仍被视为不理智和缺乏弹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顾他人感受、只顾自己利益的人。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在项目中死求百赖地坚持自己的方案,尽管其他人都认为他的方案不可行。最终,项目因为他的固执而失败了。
在诗歌中,可以将“死求百赖”融入到描述一个人对爱情的执着中:
他死求百赖地追逐着那抹光,
不顾一切,只为心中的渴望。
在视觉上,“死求百赖”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不停地在某个地方徘徊,不肯离去。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不停地说话,不肯停下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ogged persistence”或“relentless pursuit”,虽然它们传达了坚持不懈的意思,但不一定带有贬义。
“死求百赖”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揭示了人的固执和不顾后果的一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行为。
你死求百赖的叫我出去,出去干什么呀?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3.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
4.
【赖】
(形声。从贝,剌(là)声。本义:得益;赢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赖,赢也。 、 《方言十三》-赖,取也。 、 《国语·周语》。注:“利也。”-先王岂有赖焉。 、 《国语》-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 、 《战国策》-为魏则益,为秦则不赖矣。
【组词】
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