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9:15
“丑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外表或行为上的丑陋和笨拙。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貌不美观,或者动作不灵活、不协调。
“丑拙”由“丑”和“拙”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丑”多指地支的第二位,后引申为丑陋之意;“拙”原指笨拙,不灵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形容外表和行为的复合词。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追求“美”与“雅”,因此“丑拙”常常带有负面评价。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丑拙有时也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丑拙”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受欢迎或不被接受的事物。然而,在某些情境下,它也可能引发一种同情或理解,尤其是当它用来形容那些努力但效果不佳的人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丑拙”这样的词汇,因为它可能伤害他人的感情。相反,我更倾向于用鼓励和建设性的语言来帮助他人改进。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丑拙”:
在那丑拙的画布上,
色彩跳跃,不羁放纵,
每一笔,都是心灵的呐喊,
在世俗的目光中,寻找自己的天空。
想象一幅画,画面上的线条和色彩显得有些混乱和不协调,这可能就是“丑拙”的视觉表现。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一些不和谐的音乐,或是某人笨拙的说话方式。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ugly”和“clumsy”,它们分别对应“丑”和“拙”的意思。然而,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和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对“丑拙”的理解和评价也会有所差异。
“丑拙”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让我更加敏感于他人的感受。
1.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
2.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