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7:37
慰问:指对遭受困难或不幸的人表示关心和同情,并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
慰问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官方对民间的关怀,后来逐渐扩展到个人之间的情感表达。
在**文化中,慰问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是社会互助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表现。
慰问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能够减轻他人的痛苦,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在个人生活中,慰问可以是朋友生病时的探望,或是邻居遇到困难时的帮助。
在诗歌中,慰问可以被描绘为春天的暖风,吹散冬日的寒冷:
慰问如春风,轻轻拂过心田, 带走忧愁,留下希望的种子。
慰问可以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音乐,或是人们围坐在一起的温馨画面。
在英语中,“慰问”可以对应为“condolence”或“sympath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慰问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慰问这一概念,有助于培养同情心和社交技能。
1.
【慰】
(形声。从心,尉声。本义:安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慰,安也。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以慰长想。 、 清·张廷玉《明史》-慰留不允。
【组词】
慰眼、 劝慰、 自慰、 抚慰、 慰存、 慰唁、 慰喭、 慰肃、 慰纳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