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4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45:27
“公助”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公共资助或公共援助,通常指的是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或帮助,以促进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经济发展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在不同的语境下,“公助”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公助”一词由“公”和“助”两个汉字组成。“公”字在中文里通常指公共的、官方的,而“助”字则意味着帮助或支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讨论政府政策和公共财政时。
在**,“公助”通常与社会主义福利体系相关联,强调政府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在西方国家,类似的公共资助概念也存在,但其运作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公助”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让人联想到政府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努力。它也可能引发关于政府角色和效率的讨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政府通过公助项目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家园,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公共资助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助”:
春风拂过大地,公助之手温暖心房, 桥梁架起希望,教育之光照亮未来。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孩子在崭新的教室里学*,背景是政府的公助标志,这幅画面传达了公共资助带来的希望和改变。
在不同文化中,“公助”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国家,公共资助体系非常完善,而在一些发展**家,公共资助可能更为有限。
通过对“公助”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代表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平和发展的追求。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在不同语境中准确和恰当地使用“公助”这个词。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