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2:12
词汇“果足”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似乎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语境。因此,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释和应用。
由于“果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来解释:
结合起来,“果足”可能指的是“果实充足”或“成果足够”。
由于“果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硬要应用,可以想象在农业或园艺领域中,描述果树结满果实的情况。
由于“果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
在特定的农业文化或园艺社区中,“果足”可能被用来描述丰收的景象。
“果足”可能给人带来丰收和满足的情感联想,象征着努力后的成果和富足。
由于“果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农业社区中,可能会听到农民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果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果足”来形容丰收的景象:
金秋时节果足满,
枝头垂挂笑颜开。
辛勤耕耘终有报,
硕果累累喜盈怀。
想象一片果园,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这种景象可能伴随着鸟鸣和果实的香气,给人以视觉和嗅觉上的愉悦。
由于“果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果足”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需要特定的语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背景和可能的应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果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例子,展示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