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4:58
词汇“应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应候”字面意思是指适应或顺应时令、季节或特定的时间条件。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或准备。
“应候”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应”有回应、适应的意思,“候”指等待、观察或季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在描述对时间或环境变化的适应上。
在**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和季节变化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因此,“应候”这一概念在农业社会中尤为重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应候”这个词给人一种平和、顺应自然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和谐与平衡,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应候天气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衣物,或者在计划户外活动时考虑季节和天气条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雨绵绵,花儿应候而开,点缀了大地的新装。”
想象一幅画面: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花儿应候而开,鸟儿在枝头欢唱,这样的场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asonal adaptation”或“timely respons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的概念。
“应候”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了生活中的智慧和策略。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