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8:02
冬虫夏草 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学名为 Ophiocordyceps sinensis,主要生长在海拔3500至5000米的高寒地区,如青藏高原。它实际上是一种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冬季形成虫体,夏季则从虫体头部生长出子座,形似草,因此得名“冬虫夏草”。
在文学中,冬虫夏草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生命的奇迹,如在描述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顽强时。在口语中,它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昂贵和珍贵的补品。在专业领域,如中医药学,冬虫夏草被广泛研究其药用价值和功效。
同义词:虫草、冬虫夏草虫草(基本同义,但“虫草”可能指更广泛的虫草类真菌)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用“普通”或“常见”的药材来对比其珍贵性。
冬虫夏草的名称直接反映了其生长特性:冬季为虫,夏季为草。这一名称自古代中医药文献中就有记载,至今未有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冬虫夏草被视为珍贵的滋补品,常用于提高体质和治疗某些疾病。它也象征着财富和地位,因为其价格昂贵,常被用作送礼之物。
冬虫夏草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种自然界的奇迹,让人联想到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神秘。
在我的生活中,冬虫夏草主要是在讨论中医药和保健品时被提及。虽然未曾亲眼见过,但对其在高原的采集过程和药用价值有所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冬虫夏草:
在雪域的高峰,冬虫夏草静静生长, 冬为虫,夏为草,生命的奇迹在此绽放。 它是自然的馈赠,是高原的宝藏, 在寒冷中坚韧,在温暖中生长。
冬虫夏草的图片常让人联想到高原的荒凉和生命的顽强。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高原的风声和采集者的脚步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文化,冬虫夏草同样被视为珍贵的药材和补品,但其使用和认知可能与文化有所不同。
冬虫夏草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种文化和自然的象征。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文化和中医药的窗口。通过对冬虫夏草的学,我更加欣赏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奇迹。
1.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2.
【虫】
“虺”的本字。毒蛇名。
【引证】
《山海经·南山经》-猨翼之山多蝮虫。
【组词】
蝮虫
3.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4.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