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8:10
冬蛰(dōng zh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冬季的蛰伏”。它指的是某些动物在冬季为了适应寒冷环境而进入的一种休眠状态,类似于冬眠。在这个状态下,动物的新陈代谢减缓,活动减少,以节省能量。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冬蛰常被用来比喻人的隐居或沉思状态,如“他在冬季选择了冬蛰,远离尘嚣,专心写作。”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冬蛰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冬季减少社交活动,如“今年冬天他冬蛰了,几乎不出门。”
专业领域:在生物学或动物学中,冬蛰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某些动物的冬季休眠行为。
同义词:冬眠(dōng mián)- 指动物在冬季的长时间休眠,与冬蛰意思相近,但冬眠更常用于科学语境。
反义词:苏醒(sū xǐng)- 指从休眠或睡眠状态中恢复活动,与冬蛰形成对比。
词源:冬蛰一词由“冬”和“蛰”组成。“冬”指冬季,“蛰”原指虫类隐藏不动,后引申为动物的休眠状态。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冬蛰的含义逐渐从字面上的动物行为扩展到比喻人的隐居或沉思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冬蛰有时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类似于道家的隐居修炼。在现代社会,冬蛰可能被一些人用来形容自己在冬季减少社交活动,专注于个人成长或创作。
冬蛰给人一种宁静、沉思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冬季的静谧和深沉,以及人们在寒冷季节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体验过类似冬蛰的状态,尤其是在冬季,我会减少外出,更多地在家中阅读和写作,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
诗歌: 冬蛰之季,寂静无声, 心灵深处,思绪纷飞。 白雪覆盖,世界沉睡, 我在窗前,笔下生辉。
视觉:冬蛰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只熊在洞穴中安详地休眠,外面是飘落的雪花和静谧的森林。
听觉:冬蛰的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柔的风声和偶尔的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冬蛰的概念可以用“hibernation”来表达,但“hibernation”更侧重于动物的生理行为,而冬蛰在中文中还包含了人的隐居和沉思的意味。
冬蛰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动物的冬季休眠行为,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义。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种描述宁静和沉思状态的方式,丰富了我的词汇选择和表达能力。
1.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2.
【蛰】
(形声。从虫,执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蛰,藏也。 、 《尔雅》-蛰,静也。 、 《吕氏春秋·孟春》-蛰虫始振。 、 《易·系辞下》。虞注:“蛰,潜藏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组词】
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