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4:41
冬节:冬节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冬季中的一个特定节日或节气。在**,冬节最常见的指的是冬至,即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节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冬”和“节”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冬季和节日。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文化中,冬节(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汤圆、饺子等食物,象征团圆和丰收。此外,冬至也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日子。
冬节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宁静。联想到了家人团聚的场景,以及冬日里温暖的火炉和热腾腾的食物。
在我的生活中,冬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会全家一起包饺子,享受家庭的温暖和欢乐。
诗歌: 冬节之夜,星辰闪烁, 雪花轻舞,覆盖大地。 家人团聚,笑声温暖, 汤圆香甜,心意相连。
在不同文化中,冬至或冬节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意义。例如,北欧国家会在冬至这一天庆祝“圣诞节前的黑暗”,而南半球的国家则庆祝夏至。
冬节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冬季中的一个特定时刻,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冬节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冬季的氛围和情感。
1.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