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3:22
拔本塞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拔除树木的根,堵塞水源。基本含义是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消除问题的根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彻底性和根本性,意味着不仅要解决表面问题,还要深入到问题的核心进行处理。
在文学作品中,拔本塞源 常用于描述解决复杂问题的决心和策略,如在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的处理上。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彻底,不应只停留在表面。在专业领域,如法律、管理或工程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问题解决的策略。
同义词:根除、铲除、彻底解决 反义词:治标不治本、表面文章
拔本塞源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拔本塞源,以绝其根。”这个成语自古代就用来形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用性。
在中国文化中,拔本塞源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治本”理念,即解决问题应从根源入手,而不是仅仅处理表面现象。这种思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和彻底的印象,联想到的是一种不畏艰难、决心彻底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表达时,可以用来强调决心和策略的深度。
在个人生活中,遇到复杂问题时,我常会思考如何拔本塞源,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而不是仅仅解决表面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拔本塞源”用于描述一种深刻的变革: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拔本塞源,旧梦重塑。 根深叶茂,新绿满园, 源远流长,希望永续。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拔除一棵大树的根,旁边是一条被堵塞的河流,象征着彻底的改变和新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坚定的脚步声和工具敲击的声音,象征着决心和行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off the head of the snake”或“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都强调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拔本塞源 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教会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有深入分析和彻底解决的决心,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
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之计。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
4.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