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21:09
词汇“感戢”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感戢”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感受到并收敛”或“感激并收藏”。这个词汇的构成是由“感”(感受、感激)和“戢”(收敛、收藏)两个字组成。
由于“感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刻感激,并将其珍藏在心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除非是特定的文学研究或古文解读,否则也不会出现。
“感戢”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感恩和铭记他人的恩情是一种美德。因此,“感戢”这个词汇可能在强调这种文化价值观的语境中出现。
“感戢”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温暖和深刻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对他人恩情的珍视和内心的感激。
由于“感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但如果遇到特别深刻的感激之情,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感戢”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激和珍藏: “春风拂面,花香满径,我感戢于心,愿此景长存。”
由于“感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如果结合其含义,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珍藏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感戢”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实现。
“感戢”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中文表达中的一种深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戢】
收藏。
【引证】
《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 、 《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 、 《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组词】
戢刃、 戢戢、 戢载、 戢藏
引申指停止战争。
【引证】
《左传·隐公四年》-弗戢,将自焚。
【组词】
戢戈、 戢兵、 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