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9:16
“感慕缠怀”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起来,“感慕缠怀”形容内心深处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思念和感动,情感缠绵不断,难以忘怀。
在文学作品中,“感慕缠怀”常用于描述人物对远方亲人、恋人或故土的深切思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表达深层次情感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人物的情感状态或作品的情感深度。
“感慕缠怀”并非古汉语中的常见成语,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结合了多个词汇创造出来的表达方式。其中,“感”和“慕”在古汉语中已有使用,而“缠”和“怀”则更多用于描述情感的持续和内心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情感的深沉和持久,因此“感慕缠怀”这样的表达方式符合文化对情感表达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方式也常用于强调个人情感的深度和持久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而深沉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和深爱的人。它唤起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写给远方朋友的信中使用过“感慕缠怀”,表达我对他们深深的思念和不变的友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洒满窗台,
感慕缠怀如潮水涌来。
梦中你我相依,
醒来却只余空枕。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星空,月光下的静谧;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悠扬的琴声,或是远处传来的温柔歌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yearning deeply in the heart”或“longing persistent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的深度和持久性是相似的。
“感慕缠怀”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深切的思念,还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持久性和深度。在学*汉语和表达情感时,这个词汇提供了一种丰富而细腻的表达方式。
丰恩慈训,义深情切,永惟仁范,感慕缠怀。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慕】
(形声。从心,莫声。本义:依恋;向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思也。-慕,习也。 、 《礼记·檀弓》-其往也如慕。 、 《孟子·万章》-巨室之所慕。 、
【组词】
慕义、 慕向、 慕企、 慕位、 慕尚、 慕思
3.
【缠】
(形声。从糸,廛(chán)声。本义:围绕,缠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缠,绕也。 、 《淮南子·道应》-臣有所与供儋缠采薪者九方鄄。 、 《史记·扁仓传》。正义:“谓脉缰绕胃也。”-动胃缠缘。 、 刘禹锡《葡萄歌》-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支蒿。
【组词】
缠裹
4.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