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00
励精求治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激励精神,追求治理或管理上的卓越。它强调通过激发内在动力和积极性,来达到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在文学中,励精求治 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如何通过激励团队成员来提高工作效率。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政治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精益求精、励精图治 反义词: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励精求治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治国理念,强调通过激励和整顿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商业管理、公共政策等。
在文化中,励精求治**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通过内在的自我激励和外在的制度建设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个词组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勤奋、进取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和社会。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见证一位领导者如何通过励精求治的方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最终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们励精求治,
每一滴汗水,都是前进的证明。
视觉联想:可以联想到一群人在会议室中热烈讨论,墙上挂着激励人心的标语。 听觉联想:可以联想到激励人心的演讲,或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积极对话。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ive for excellence”或“pursue perfec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是追求卓越和提高效率。
励精求治 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它不仅在管理和治理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激励着每个人在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决心。
擢御史中丞,帝方励精求治。
《新唐书·元稹传》:“以陛下睿博洪深,~,岂言而不用哉?”
1.
【励】
(形声。从力,厉声。本义:勉力,努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勵,勉力也。 、 《书·立政》-用勵相我邦家。 、 《书·皋谟》-庶明励翼。 、 《鬼谷子·决篇》-励于一言。
【组词】
砺翼、 励志、 励节
2.
【精】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精,择也。 、 《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 、 《论语》-食不厌精。
【组词】
精凿、 精粲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