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9:57
“偃”字意为停止、平息,而“戢”字意为收藏、收敛。因此,“偃戢”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停止或收敛某种活动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偃戢”常用来形容战争的停止或军队的撤退。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历史**或军事行动。
“偃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和平与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偃戢”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在历史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描述战争的结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偃戢”这个词给人一种平静和安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它是一个很有用的词汇。例如,在讨论某个历史时期的和平协议时,可以使用“偃戢”来描述战争的结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战鼓声中,英雄泪,一夜偃戢,星河长明。”
视觉上,“偃戢”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星光闪烁,战火熄灭的场景。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战鼓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夜晚的宁静。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cease”和“withdraw”。
“偃戢”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战争的停止,也体现了人们对和平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背景。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戢】
收藏。
【引证】
《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 、 《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 、 《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组词】
戢刃、 戢戢、 戢载、 戢藏
引申指停止战争。
【引证】
《左传·隐公四年》-弗戢,将自焚。
【组词】
戢戈、 戢兵、 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