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0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5:29
词汇“不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不戢”进行深入分析:
“不戢”的字面意思是“不收敛”或“不节制”。其中,“戢”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收敛、节制的含义,如“戢翼”(收敛翅膀)、“戢兵”(收起兵器)。因此,“不戢”即指不收敛、不节制的行为或状态。
“戢”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其本义为收敛、收藏。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戢”逐渐成为一个固定搭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不受约束。
在古代社会,节制和收敛被视为美德,而“不戢”则常常与负面行为联系在一起,如骄奢、放纵等。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不戢”一词给人以负面情感联想,如放纵、无度、失控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不良行为或后果,如骄奢淫逸、自取灭亡等。
在现代生活中,“不戢”一词较少使用,但如果遇到需要描述某人行为放纵、不受约束的情况,可以使用“不戢”来增添文雅和古韵。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欲望如潮,不戢不止,终将淹没理智的堤岸。”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不戢”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unrestrained”(不受约束的)。
“不戢”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添文雅和古韵。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戢】
收藏。
【引证】
《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 、 《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 、 《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组词】
戢刃、 戢戢、 戢载、 戢藏
引申指停止战争。
【引证】
《左传·隐公四年》-弗戢,将自焚。
【组词】
戢戈、 戢兵、 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