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5:52
词汇“多可少怪”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多可少怪”字面意思是指对于事情的多样性持宽容态度,少一些责怪和批评。这个成语强调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不必要的指责。
“多可少怪”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强调的“和而不同”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宽容和理解——始终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这个成语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在现代社会,随着多元文化的交融,这个成语的意义更加凸显,鼓励人们在面对差异时保持宽容和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鼓励人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成熟和理性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劝解朋友在团队项目中不要过于苛责他人,而是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合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多可少怪,心宽如海,波澜不惊,共绘人生多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共处的画面。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平和、旋律优美的曲目,来表达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宽容和和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概念如英语中的“live 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表达了类似的宽容态度。
“多可少怪”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帮助我在面对多样性和差异时保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和谐共处。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1.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2. 【可】
3.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4.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