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1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14:46
拜节: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特定的节日或纪念日向某人表示敬意或祝福的行为。它强调的是一种礼仪性的拜访,通常伴随着礼物或祝福的话语。
拜节的词源较为直接,"拜"字在中文中意味着尊敬或礼节性的行为,"节"则指节日或特定的纪念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扩展,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拜节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它体现了尊重长辈、维护人际关系的传统价值观。在社会背景中,拜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
拜节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温馨和喜庆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家庭团聚、友情和感恩的场景,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我的生活中,每逢春节和中秋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去拜访亲戚和朋友,这是一种传统也是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拜节: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家家户户拜节忙。
笑语盈盈传千里,
祝福声声满人间。
拜节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换礼物和祝福的温馨场景。听觉联想则是欢声笑语和祝福的话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节日拜访行为可以用"holiday greetings"或"season's greetings"来表达,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和*俗有所不同,但核心的社交和礼仪意义是相似的。
拜节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节日期间的一种传统活动,也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文化背景和情感深度至关重要。
1.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