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2:11
多嘴献浅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说话过多,但所说内容浅*、不深刻。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喜欢插话、发表意见,但所说的话缺乏深度和价值的人。
“多嘴献浅”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现代,主要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在汉语中流行。它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对于言论质量和深度的重视。
在**文化中,强调“言多必失”和“言必有中”,因此“多嘴献浅”这个词汇反映了对于言谈举止的审慎态度。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说话者的轻浮和不成熟。联想可能包括对那些喜欢插话但所说内容无关紧要的人的反感。
在团队讨论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总是多嘴献浅,虽然他很活跃,但他的建议往往缺乏深度,这让团队的其他成员感到困扰。
在诗歌中,可以将“多嘴献浅”融入描述一个轻浮角色的诗句中:
他嘴角挂着笑,言语轻飘飘,
多嘴献浅,空留一地喧嚣。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角色在不停地说话,但周围的人都在摇头或皱眉,表示对他的话不感兴趣。听觉上,可能是连续不断的、缺乏重点的谈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lking without saying anything”或“chattering without substance”,反映了不同语言中对于浅*言论的共同批评。
“多嘴献浅”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表达意见时要深思熟虑,确保所说的话有价值和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1.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2.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3.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4.
【浅】
流水声
【组词】
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