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6:55
“多口”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主要含义:
“多口”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多”和“口”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多口”也常用来形容人话多或者事物有多种说法。
在**文化中,“多口”有时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尤其是在正式或严肃的场合,话多可能被认为是不稳重或不专业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团队讨论或创意激发时,多口可能被视为积极的参与和贡献。
“多口”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中性的,它取决于使用的语境。在技术领域,它可能带来便利的联想;在社交场合,它可能引起对沟通效率和质量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多口插座”来解决多个设备同时充电的问题。在团队会议中,我也遇到过“多口”的同事,他们的积极参与有时能带来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多口”:
多口的河流,汇聚着无数的故事,
每一条支流,都是不同的声音。
想象一个多口插座,每个插孔都连接着不同的设备,发出各自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混合可以象征多样性和交流。
在英语中,“多口”可以对应为“multi-port”或“talkativ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话多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有些文化可能更欣赏直言不讳,而有些则可能更偏好沉默是金。
“多口”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它不仅在技术领域有实际用途,在社交和文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解和灵活运用“多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表达。
1.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