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5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54:21
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现,并且可能持续到成年。
“多动症”一词源自英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医学诊断。随着对这一障碍认识的深入,相关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在现代社会,多动症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误解和偏见。社会对多动症患者的支持和资源分配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多动症这个词可能会引起同情、理解或困惑。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它可能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寻求帮助和理解的契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多动症患者,他们的独特性格和行为模式让我更加理解和同情他们的处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像多动症的风,不停地吹拂,无法停留,无法静止。”
视觉上,多动症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移动的物体或混乱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连续不断的噪音或快速变化的音调。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多动症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过度活跃可能被视为正常或积极的特质。
多动症是一个复杂的词汇,涉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提高社会对这一障碍的认识和理解至关重要。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和理解多动症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生活经历。
1.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症】
症候;病象。古通“證”。
【引证】
《五杂俎·物部三》-荔枝核性太热,补阴,人有阴症寒疾者,取七枚煎汤饮之,汗出便差。亦治疝气。
【组词】
死症、 险症、 顽症、 崩症、 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