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15:40
方今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现在”或“当今”。它强调的是当前的时间点或时代,通常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
方今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方今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仍保留其独特的韵味。
在中华文化中,方今常用于强调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例如,在描述国家发展或历史变迁时,方今的使用可以增强文本的正式感和历史感。
方今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正式的。它让人联想到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时也带有一种紧迫感或责任感。
在个人生活中,方今可能用于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强调当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例如,在讨论当前的社会问题或个人目标时,使用方今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在诗歌中,方今可以用来描绘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感受:
方今之时,风云变幻,
我心依旧,如古松般坚定。
方今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纪录片中的旁白声音,或是老照片中的时代背景,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当下的紧迫感。
在英语中,方今可以对应为“nowadays”或“currently”,但这些词汇在语气和使用场合上与方今有所不同。方今更具有文学性和正式感,而“nowadays”和“currently”则更偏向日常口语。
方今作为一个汉语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和正式语境中仍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强调了当前的时间点,还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紧迫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方今的使用可以增强文本的正式性和文学性,是汉语中一个值得深入学习和应用的词汇。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