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7:34
词汇“宅身”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它的使用和意义相对较少见。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宅身”字面意思是指待在家里,不出门。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长时间待在家中,不参与社交活动或外出。
在现代汉语中,“宅身”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喜欢待在家中,不喜欢外出社交的人。这个词汇在口语和网络语境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描述“宅男”或“宅女”时。
“宅身”这个词汇可能是由“宅”和“身”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宅”指家,“身”指身体或个人。这个词汇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日本文化中“宅”(お宅)的影响,指的是喜欢待在家中的人。
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娱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宅身在家,享受个人时间和数字娱乐。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普遍,他们通过网络社交和娱乐来满足社交需求。
“宅身”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舒适、安静和自由的居家生活,但也可能带有一些孤独和社交隔离的负面情感。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被迫宅身在家,这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经历让人们更加珍惜外出和社交的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将“宅身”融入描述宁静居家生活的场景:
宅身于书香之中,
静听窗外雨声。
一杯清茶,一卷诗书,
时光缓缓流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舒适地坐在沙发上,周围是书籍和温暖的灯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如钢琴曲,来增强宅身的宁静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ay-at-home”或“homebody”,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指喜欢待在家中的人。
“宅身”这个词汇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变化,尤其是在数字时代和疫情期间。它既代表了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环境和文化趋势的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理解现代生活。
1.
【宅】
(形声。从宀(mián),乇(zhé)声。本义:住所;住处)。
同本义。
【引证】
小徐本《说文》-宅,所托居也。 、 《易·象传》-上以厚,下安宅。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 、 汉·刘向《列女传》-便利田宅。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组词】
卜宅、 宅司、 宅券、 宅相、 宅神、 宅屋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