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7:01
词汇“宇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于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宇下”字面意思是指屋檐下,引申为在某人的庇护或统治之下。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在某个权威或势力的保护之下。
“宇”在古代汉语中指屋檐,后来引申为空间、范围。“下”表示位置或状态。组合起来,“宇下”即指在某个空间或范围内的状态,特别是指在权威或保护之下。
在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中,“宇下”常用来描述臣民在君王或贵族的保护和统治之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依附关系。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仪式感,以及一种被保护的安定感。在现代,它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由于该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使用“宇下”的情况。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历史文化讨论时,可能会接触到。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使用“宇下”来营造一种古典氛围或描绘一个受保护的角色: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宇下”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under the protection of”或“within the realm of”可以传达类似的概念。
“宇下”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宇】
(形声。从宀(mián),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宇,屋边也。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宇,屋檐也。 、 《易·系辞》-上栋下宇。 、 《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八月在宇。 、 《仪礼·士丧礼》-置于宇西阶上。 、 《汉书·郊祀志》-五帝庙同宇。 、 《淮南子·览冥》-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 《资治通鉴》-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组词】
宇堂、 宇达、 宇溜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