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20
劳动强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程度。它通常用来衡量工作的繁重程度和劳动者的疲劳程度。
“劳动强度”一词源于对劳动过程的科学分析,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作方式的变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劳动的物理和心理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劳动强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在一些社会中,高劳动强度被视为勤劳和奉献的象征,而在其他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提到“劳动强度”,我联想到辛勤工作的工人、汗水和疲惫。这个词带有一种努力和牺牲的情感色彩,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劳动者的健康和福祉。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劳动强度极高的项目,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劳动强度对个人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劳动强度”:
汗水滴落,劳动强度如山, 每一刻,都是对生命的挑战。 但愿明日,轻松些许, 让心灵得以休憩,重焕光彩。
想象一幅画面:工人们在炎热的夏日下辛勤劳作,汗水顺着额头滑落。背景音乐可能是沉重而节奏感强的工业音乐,强调劳动的艰辛和强度。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work intensity”或德语中的“Arbeitsintensitä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是指工作的繁重程度。
通过对“劳动强度”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仅是描述工作负担的术语,它还涉及到劳动者的健康、工作效率和社会价值。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准确和恰当地使用这个词,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1.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4.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