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1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11:27
“倍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某物的重量是另一物的两倍。基本含义是在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时,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另一个物体的两倍。
在不同语境下,“倍重”的使用有所不同:
“倍重”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倍”和“重”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两倍”和“重量”。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主要用于描述重量的倍数关系。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倍重”可能被用来强调某物的特殊性或重要性,例如在强调责任、负担或价值时。
“倍重”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沉重、重要或特殊的情感反应。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沉重的物体、重大的责任或特殊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搬运倍重物品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倍重”不仅仅是字面上的重量,还涉及到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将“倍重”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
山峦叠嶂,倍重于云端, 岁月沉淀,倍重于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石头,其重量是旁边小石头的两倍重,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物体落地时的沉闷声响。
在不同语言中,“倍重”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相似的。例如,在英语中,可以用“twice as heavy”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倍重”这个词汇在描述重量关系时非常实用,不仅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精确的应用,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也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对“倍重”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1.
【倍】
(形声。从人,(tǒu)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倍,反也。 、 《周髀算经下》-倍正南方。 、 《史记·淮阴侯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