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3:30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团圆和美满。传统俗包括赏灯、吃元宵(汤圆)、猜灯谜等。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最初是祭祀天地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庆祝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的节日。名称“元宵”来源于节日食品“元宵”(汤圆),象征团圆。
元宵节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时刻。随着社会的发展,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其核心的团圆和喜庆意义始终不变。
元宵节给我带来温馨和欢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家人团聚的场景和节日的喜庆气氛。这种情感影响我在表达中更倾向于使用温暖和欢乐的词汇。
每年元宵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制作汤圆,这个传统*俗不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元宵节”:
月圆之夜,灯火辉煌,
元宵佳节,人心欢畅。
汤圆甜蜜,灯谜趣味,
团圆美满,幸福绵长。
元宵节的视觉联想是五彩缤纷的灯笼和热闹的街市,听觉联想则是欢快的音乐和人们的笑声。
在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和越南,也有类似庆祝月圆的节日,但具体的*俗和名称有所不同。例如,韩国的“元宵节”称为“元宵”,越南则称为“Tết Nguyên Tiêu”。
通过对“元宵节”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节日,也承载了团圆和喜庆的情感,对我来说,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是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1.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2.
【宵】
(形声。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宵,夜也。 、 《书·尧典》-宵中星。 、 《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 、 《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甘暝太宵之长。 、 《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宵扈宵。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宵。 、 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组词】
宵烟、 宵宿、 宵夕、 宵中、 宵分、 宵行、 宵征、 宵朗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