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8:19
毁败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毁”和“败”。字面意思是指破坏、摧毁和失败、衰败。基本含义是指事物被破坏到无法恢复或状态严重恶化,通常带有负面意义。
“毁败”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毁”和“败”两个意义相近的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毁”指破坏,“败”指失败或衰败,两者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毁败”。
在**文化中,“毁败”常与自然灾害、战争或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破坏和失败的恐惧和厌恶。
“毁败”一词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悲伤、失望和恐惧。它让人联想到失去、破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计划或项目因不可预见的原因而毁败,这种经历让人深刻体会到“毁败”的含义和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毁败”来描绘一幅战后的荒凉景象:
战火燃尽,城池毁败, 残垣断壁,悲风哀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战争摧毁的城市废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音乐来增强“毁败”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毁败”可以对应为“destruction”或“collaps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毁败”是一个强烈的负面词汇,用于描述彻底的破坏和失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的深度和情感强度。通过深入学“毁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