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4:03
词汇“[毁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毁”和“谗”。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毁谗”指的是通过说坏话来破坏某人的名誉或地位。
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诽谤行为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毁谗”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官场和社交场合中,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毁谗他人,应当保持警惕,避免轻信谣言,同时支持受害者维护自己的名誉。
在创作中,可以将“毁谗”作为一个戏剧冲突的元素,用以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阴暗面。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诽谤行为都有相应的词汇和道德评价,如英语中的“slander”和“defamation”。
“毁谗”是一个具有负面含义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语言使用中要谨慎,避免伤害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谗】
(形声。从言,毚(chán)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谗,谮也。 、 《韩诗外传》-谗,诞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谗口嚣嚣。 、 《左传·昭公五年》-败言为谗。 、 《左传·昭公三年》。服注:“疾谗之鼎。”-谗鼎之铭。 、 《后汉书·马援传》-取彼谗人。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组词】
谗谤、 谗言冷语
说别人坏话的人。
【引证】
《论衡·答佞》-谗与佞,俱小人也。
【组词】
谗人、 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