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8:31
“丝国”一词通常指的是古代,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因其丰富的丝绸生产而闻名于世。这个词汇强调了**在古代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丝国”一词源于古代的丝绸生产和贸易。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因其丝绸而闻名于世,因此被称为“丝国”。这个词汇在历史文献和学术讨论中被广泛使用,以强调**在古代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
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丝国”代表了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它强调了在古代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中心地位,以及丝绸作为文化象征的重要性。
“丝国”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古代的神秘感和历史深度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丝绸之路的辉煌和的丰富文化遗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丝国”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在古代世界贸易中的角色和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丝国”:
在古老的丝国,
丝绸编织着岁月的篇章,
丝绸之路,连接东西的桥梁,
承载着文化的辉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丝绸之路的古地图,上面标注着“丝国”的位置。在音乐方面,可以联想到古筝或琵琶的音乐,这些乐器在**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不同语言中,“丝国”可能被翻译为“Silk Country”或“Silk Nation”。在其他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在古代世界贸易中的独特地位。
“丝国”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地理称谓,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古代世界中的角色和影响。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