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1:51
掉以轻心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东西掉在地上,却毫不在意”,比喻对事情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态度轻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通常用于批评或警告某人不要对重要的事情采取轻视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掉以轻心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某人因为过于自信或懒散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常用于日常对话,提醒他人不要忽视某些重要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一种不恰当的工作态度或决策方式。
掉以轻心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原文是“掉臂而去,轻心而之”,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形式。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责任和态度的重视。
在文化中,掉以轻心** 强调的是一种对责任和义务的尊重。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可轻率行事。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责任感。它提醒我在面对重要任务时,必须保持专注和认真,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因为掉以轻心,导致一个小错误,虽然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事情大小,都应该认真对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掉以轻心,洒落人间无数光,提醒我们,每一刻都需珍藏。”
视觉上,掉以轻心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漫不经心地走在悬崖边,听觉上,可能是警钟的声音,提醒人们注意危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ake something lightly" 或 "treat something casually",但这些表达没有掉以轻心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掉以轻心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警告,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责任感的体现。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明白了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认真态度的重要性。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由于这样,好些人就对于文学作品中另一方面的道理—装饰的美~了。
公元805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司马,韦刺史的孙子韦中立非常仰慕柳宗元,写信给他要拜师学艺。柳宗元治学特别严谨,作文章从不掉以轻心,他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很详细与耐心阐述他治学的观点
1.
【掉】
(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掉,摇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未折,尾大不掉。
【组词】
掉尾巴;掉荡、 掉眩、 掉擘、 掉舌、 掉嘴弄舌、 掉栗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轻】
(形声。本义:车名)。
轻车。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轻,轻车也。 、 《周礼·车仆》-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 、 《战国策·齐策》-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