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7:15
词汇“民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民数”字面意思是指民众的数量。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人口统计数据,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由于“民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提到“民数”来指代某个时期的人口统计。
“民数”由“民”和“数”两个字组成。“民”指民众,“数”指数量。在古代,这个词可能用于官方的人口统计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
在古代**,人口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因此民数的统计对于国家的管理和征税等政策制定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虽然人口统计仍然重要,但“民数”这个词已经不再常用。
由于“民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与历史和学术研究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可能使用“人口”或“人口统计”这样的词汇,而不是“民数”。因此,个人应用场景较少。
在创作中,可以将“民数”用于历史题材的作品,以强调某个时期的人口统计的重要性。
由于“民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历史纪录片或讲座中,可能会提到这个词。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民数”的词汇。人口统计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但表达方式可能不同。
“民数”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在历史研究和文献中仍然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人口管理和社会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不常使用“民数”,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知识。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