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1:30
民房:指普通民众居住的房屋,通常不包括官方建筑、商业建筑或特殊用途的建筑。它强调的是住宅的普通性和民间性质,与“官邸”、“别墅”等词汇形成对比。
民房一词由“民”和“房”两个字组成。“民”指普通民众,“房”指房屋。在古代,民房的概念可能更加强调与官方建筑的区别,而在现代,它更多地指代普通住宅。
在**,民房常常与传统文化和乡土建筑联系在一起,如四合院、土楼等。它们不仅是居住空间,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民房往往让人联想到温馨、朴素和家的感觉。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家乡或简单生活的回忆。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民房,它们见证了家族的变迁和社区的发展。每次回到那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归属感。
诗歌:
在民房的檐下,
燕子筑巢,
岁月静好。
故事:
老李家的民房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每一块砖都记录着家族的故事。
视觉:想象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民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树环绕的小镇上。 听觉:清晨,民房中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伴随着邻里间的问候声。
在英语中,“民房”可以对应为“cottage”或“house”,但这些词汇并不总是强调其民间性质。在不同的文化中,民房的建筑风格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
民房这个词汇不仅指代一种建筑类型,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让我思考到住宅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房】
(形声。从户,方声。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即“户”),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故“房”从“户”。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引证】
《说文》-房,室在傍者也。 、 《六书故》。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房,室旁夹室也。 、 《仪礼·乡食礼》-记宰夫宴出自东房。 、 《书·顾命》-在东房。 、 《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登,妇人笑于房。
【组词】
厢房、 房植、 房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