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36
词汇“冰凘”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冰”和“凘”。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
结合起来,“冰凘”可以理解为流动或破碎的冰块,或者指冰块发出的声音。
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
历史演变:
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情感反应或联想:
生活中的经历或故事:
融入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
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对词汇的理解:
*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凘】
漂流的冰。
【引证】
《楚辞》-与女游兮河之渚,流凘纷兮将来下。
细碎的薄冰。
【引证】
唐·方千《酬故人陈七都》-坐久吟移调,更长砚结凘。